秋末初冬又到了用海竿串钩钓鲫鱼的时候了。在使用这种钓法的时候,有些垂钓技巧是值得新手学习的。下面就常见的几个问题凭个人的经验谈点看法。
钩距以多少为宜?一般钓鱼书籍或钓鱼文章都说,串钩钩距以20厘米为好。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。因为这里的串钩究竟是手竿串钩还是海竿串钩?手竿串钩是垂直串钩,海竿串钩却是斜向串钩(钓浮除外)。垂直串钩钩距20厘米是实实在在的,它表示两钩所在水深相差20厘米。斜向串钩就不一定了,虽然它的两钩直线距离仍能达到20厘米,但两钩之间的水深却达不到20厘米,甚至有可能同在一个深度。因此,海竿串钩钩距的意义和手竿串钩是有所区别的。如果说水深差距20厘米比较合理的话,海竿串钩的钩距就必须大于20厘米,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标准。那么,钩距究竟以多少为宜呢?
我认为应当根据两个条件灵活掌握:一是鱼的泳层,如果泳层确定,钩距相对小一些,略大于20厘米即可;泳层不确定,钩距就要大一些,以便寻找鱼所在的水深。二是钓线与水平面的夹角,夹角越小,钩距就应当越大,这样才能钓取不同水深的鱼。至于大到什么程度,一般应根据整个串钩长度和钩的数量来确定;若为3个钩,钩距40厘米,总长就达120厘米;若为4个钩,总长仍为120厘米的话,钩距就只能30厘米了。串钩总长不宜超过120厘米,因为超过120厘米串钩甩出去就不太方便。当然,这是就灵活的主线串钩而言的,固定死了的附线串钩是无法调整的。 竿支起好还是放下好?一般人使用海竿都是把竿支得高高的,我却很少这样做。因为我用海竿串钩是钓鲫鱼,鲫鱼是底层鱼,要让串钩尽可能靠近水底。让串钩靠近水底的具体做法有三种:一是将海竿平放于地面,甚至贴近水面,以使远端的串钩最大限度地接近水底;二是将串钩子线逐个加长,如第一个5厘米,第二个10厘米,第三个15厘米等,以使上端的钩接近水底;三是在串钩最后一个钩处装一个坠子,使整个串钩平铺于水底。这种作法可保证串钩全部钓底,但操作时应注意三点:一是落底后,要把线拉直,以免串钩堆积在一起;二是后坠应是一个通心坠,以便鱼咬钩时能拉动钓线,在海竿竿梢上有鱼讯反映;三是钩距应尽可能大一些,以扩大涉猎范围。
当然,若要钓离底之鱼,则应将海竿尽可能支起,钩距也要拉大一些。
为什么出现“哑炮”?所谓“哑炮”是指多根海竿同时使用时,方位、水深、饵料等大体相同,其它竿都上鱼,唯有一根或两根不上鱼,就像放群炮其中一两个不响一样,被钓友称为“哑炮”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原因:①饵料被小杂鱼吃掉,小杂鱼力小,拉动钓线很轻,竿梢没明显反应;②串钩打在杂草或垃圾里,饵钩被遮挡,鱼难于发现;③钓线被杂草、杂物挂住,鱼咬了钩鱼讯反映不出来;④落点为非对象鱼聚居区,鲫鱼不敢靠拢:⑤落点地形特殊,如特别深,特别浅等等。遇到“哑炮”的情况怎么办?没有别的办法,只有及时将竿收回重打。
什么时候起竿为好9海竿串钩的起竿时机,钓界是有争议的。有人认为,只要竿梢有抖动就要即刻起竿,以免鱼脱钩逃跑;也有人认为,海竿是钓钝,要待鱼咬稳了才起竿。对此,我进行过对比试验,发现即刻起竿并不好,很多时候都是空钩。其原因可能是:鱼咬钩不稳,稍一挣扎就脱钩了;鱼饵(主要是蚯蚓)没装好,或被小杂鱼拉松了,鱼只咬了饵没咬钩;小杂鱼直接闹钩;大鱼撞线。这些情况造成的信号都是铃声短暂一响或竿梢一动,再没下文。没下文就说明鱼不在钩上了,若还在钩上的话,它一定还会挣扎,铃声就会继续作响,或竿梢继续抖动,要不然就是回线,绝不会丝毫没有动静。因此,笔者起竿的时机不是铃声一响就起竿,而是要有后续动作,有了后续动作,马上起竿,绝不迟疑。我觉得,不即刻起竿虽然有可能跑鱼,但为数是极少的,而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很多起空竿的时间。起空竿浪费时间在使用海竿串钩时是很不合算的。因为几根海竿同时使用,常有可能同时上鱼或前后紧接着上鱼,这时,钓者常忙得不可开交,起甲竿时乙竿的鱼有可能跑掉。倘若甲竿起回来是空竿,乙竿鱼又跑掉,岂不两头落空?因此,没把握的竿宁可不起,即使鱼跑了,同竿上另外的钩也还可上鱼,损失是可以补回来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