竞技钓鲫鱼讲究的是速度。很多钓手1分钟抛钩提竿8~10次,可是中鱼率不高,在竞争激烈的竞技钓中,如何才能减少空竿?因为每一竿能否中鱼都会决定胜负。
减少空竿要从找准鱼层入手。同样是空竿,有的是做窝引鱼,包括鱼少了补窝,鱼离底了调整钓棚都要先诱鱼,把分散的鱼聚引过来。此时浮标将近到位,甚至没到位就提竿了,当然是空竿,可是鱼引到位了,空竿就少了。二是钓的过程中发现鱼的泳层变了,只有钩沉到某个位置才有口。早了鱼口不稳,浮标上窜下跳,其实是鱼蹭线:晚了,钩沉到底又没有口了。迷惑于上窜下跳的穿层鱼和吸不进口的伤嘴鱼,空竿就多了。三是钓底、钓离底、打浮都有口,却不知道钓那个泳层好,如果找准鱼的主要泳层,空竿就少了。钓快鱼都是先找底,寻接口,然后再从接口规律中发现泳层的高低和厚薄,一旦确定了就钓定层。过去河南钓手用25~30厘米对折的子线,由于子线短,容易被上层和底层鱼接受,然而却忽略了中层鱼。现在是60厘米对折,虽然对探寻鱼层有利,可是摆幅大了会迟缓信号。师父告诉我:子线的长短要同钓法和钓位配合,钓全泳层当然是子线长一点好,可是岸低,抬臂抛钩就吃力了。另外子线长了信号出得迟,还容易缠绕在一起,适当短一点,45—50厘米对折,用上推铅皮座的办法让母线参与线组运动,同样可以起到增大摆幅的作用。现在,不管钓底、打浮还是钓全泳层,我都是子线45厘米对折。它的好处是:摆幅不大不小,下沉不快不慢,不管钓饵溶散得快还是慢,以钓全泳层为基础,兼具找鱼层和有打浮、钓底的灵活性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